您的位置:浮浪网 > 社会 > >正文

​“复旦女神”陈果,从万人追捧到跌落神坛,她到底哪里做错了

摘要“复旦女神”陈果,从万人追捧到跌落神坛,她到底哪里做错了 时光倒流到2022年的今天,当我们谈起曾经风靡网络的“复旦女神”陈果,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摇头,叹息一声。 曾经,...

“复旦女神”陈果,从万人追捧到跌落神坛,她到底哪里做错了

时光倒流到2022年的今天,当我们谈起曾经风靡网络的“复旦女神”陈果,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摇头,叹息一声。

曾经,她被誉为网红教师,被推至顶峰。她的教学理念独特,个人魅力不凡,她因在综艺《开讲了》的精彩表现一跃成为网红。接着,她在网络上传播的短视频和精彩片段播放量飞涨,一下子成为了教育界的新星。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陈果在万众瞩目、备受追捧的情况下,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低级失误却导致了她遭到前所未有的声讨和人身攻击,让她狼狈地从神坛上跌落,悄无声息地消失在网络世界。

这个事件的起因仅是一个小错误。一次,在节目录制现场,陈果教授读错了一个生僻的词语“耄耋”,读成了“毛至”。作为复旦大学的资深教授,读错基本的词语让网友们觉得意外。

一开始,她立刻就当面道歉,但舆论的风浪已经掀起。怀疑陈果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大力赞扬她是“中国学术之耻”,更有人直接指责她的品德有问题,称“德不配位”。

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些所谓的“高手”竟然将陈果的低级失误总结为她的“三宗罪”,对她进行了人身攻击和谩骂。她的学历、品德以及婚姻状况都受到了质疑和指责,攻击的力度之大令人惊恐。

在这股狂风骤雨般的舆论压力下,陈果实在难以抵挡。她不得不选择暂时离开网络,让自己暂时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逃避这股旋涡。

这位曾经的"网红"就这样狼狈地从万丈高空跌落,神坛立刻沦为了祭坛。

要想知道陈果为何会成为曾今备受欢迎的网红教师,就要从她的出身和成长经历说起。

陈果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家境优越,书香氛围浓厚。她深受外公外婆的影响,成为了她知识启蒙的引路人。外公教导她,美丽的女人虽然常见,但一个有智慧的美丽女人更值得追求。

外婆让她明白,生活的经历和反思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重要,能够让人快速成长。

在如此高雅惬意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陈果自幼就对知识有着无比的渴望。她勤奋学习,终于考入了她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

在这所百年名校里,她一直读到了哲学博士,从而构建了广博的知识体系。

不仅限于本专业哲学,陈果还曾远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神学,后又赴芝加哥大学进修心理学。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背景,使她对世界有了独特的理解视角,也塑造了她后来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走出校园后,陈果并未安于现状,而是积极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她从事过翻译工作,出过书,甚至在学生中因兼具才华和独特魅力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模特。

即便离开母校,她也坚守自己的诺言——“身上要有复旦的魂魄,活出自己就是活出你”因此,她最终选择了回归复旦,担任一名哲学教师。

陈果原本只是校园里的普通老师,默默无闻。然而,一档让她一夜爆红的节目,让她的才华和气质完全展现在公众面前,也让她的名声大噪,成为了教育界的新星。

2010年,一档名为《开讲了》的综艺节目为陈果带来了走红的契机。当时,节目采访了一位复旦大学的学生。这位学生坦诚地说:“我们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没能抢到陈果老师的思修课,每次选课季,大家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只为能坐在陈果老师的课堂里。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陈果在学校里已经成为一个“老网红”了。每次她的课程一上线,就会在学生的朋友圈里疯狂转发。但是当时网络还不够发达,她的名气传播范围相对有限。

没等到这档节目播出,人们就开始对这位魅力教授产生兴趣,渴望了解她。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竟然能吸引到那么多粉丝。

观众们纷纷加入讨论,搜索陈果的次数直线上升,她也因此突然在网络上爆红。

很快,人们就被陈果的讲课魅力吸引。课上的她就像点燃知识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将高深的理论深深浅浅地诠释出来,给人难以忘怀的启示。

她的忠实粉丝们开始收集她的经典语录,甚至将她精彩的片段剪辑成短视频,疯狂地在网络上传播。

不少学生对陈果给予了直白的评价:“管它是鸡汤还是鸭汤,陈老师灌什么汤我都爱喝。”这足以表达他们对陈果的支持与热爱。

在当时风靡一时的碎片化知识理念中,陈果无疑是一个先行者她的课程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强有力的知识熏陶,更能启发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独立思考的人生态度。

除了独特的教学理念,陈果的授课风格也备受好评。她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总能将枯燥的理论和生活化的案例巧妙地结合,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在她的课堂上,你找不到教条式的说教,只有知识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谁能料到,当陈果在众人面前大受欢迎、人人夸赞时,一个小小的低级错误竟然引发了一场舆论危机,让她跌落神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声讨和人身攻击。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陈果在综艺节目录制现场,读错了一个生僻的词语"耄耋",念成了"毛至"。作为一名复旦大学的资深教授,她读错这样一个基本的词语,这显然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

尽管陈果在现场真诚地道歉了,但舆论的狂风已经掀起。对她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有人直言她是"中国学术之耻",更有人指责她的品德有问题,称她"德不配位"。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在网络上喜欢添乱的所谓“网络高手”竟然将陈果的这一低级失误总结为她的“三宗罪”,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谩骂,甚至对她的学历、品德乃至婚姻状况都进行了质疑和指责,攻击之狠厉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面对如狂风骤雨般的网络暴力,陈果无法招架,被迫暂时退出网络,销声匿迹,躲避这股旋涡。这位昔日的“网红教师”就这样狼狈地从万丈高空跌落神坛,遭到全网的声讨和“毁神”。

实际上,陈果并非是第一个遭遇这样命运的网红教师。不久前,法学教授罗翔在分享了“不做荣誉奴隶”的言论之后,也曾被网友激烈地“批评”,被骂是“阴阳怪气”、“屁股歪了”等,最后也不得不选择退出网络并隐退。

更让人心痛的是著名诗词学者戴建业老师,为了给他患病的妻子治病,他到处卖课和综艺讲座赚钱。然而,在一档节目中,竟然有人当面质疑他:“一把年纪还到处走穴赚钱,还有没有文人风骨?”这无情的人身攻击,让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泪流满面。

看来被推上"神坛"的人,容易遭到"毁神者"的摧残。作家李健曾有一句精辟的论断:"中国人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陈果、罗翔、戴建业等人的遭遇,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回顾陈果、罗翔、戴建业等网红教师被“毁神”的经历,人们不禁感叹,他们的一个读错字、说错话就引发如此巨大的声讨,这样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否过于严苛和偏执了呢?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娱乐圈明星们的失误却经常得到大众的极大宽容和理解。比如某位流量小生在访谈中把“金无足赤”的成语写错了,遭到一些吐槽后,粉丝们就出来为他开脱,说“谁还没有写错字的时候”。

再比如,某位影视明星因为用了替身而受到质疑,许多人也都理直气壮地为其辩解,说“这是为了节省剧组的时间成本”。

而如果是像陈果、罗翔这样的教书育人的老师,即使只是读错一个字、说错一句话,都会被痛斥为“学富五车却识字无几”、“德不配位”。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无心之失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被质问“三宗罪”。

一边放纵宽容明星,一边苛刻指责教师,这种双重标准是否过于不公平且荒谬?

令人深感忧虑的是,当代的不少知名明星在行为举止方面其实存在广泛的争议。譬如,有些明星在片酬上涨的情况下,常常会达到上亿的价格,且他们的名字在富豪榜上也常常见到,但他们的艺术道德却常常受到质疑。

然而,尽管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类明星仍拥有大批粉丝,他们的一切过错都可以被粉丝们无条件地为其找借口开脱。

相较之下,诸如戴建业教授为了挣取高昂的医药费而四处贩卖课程,而他的诚挚挣扎却被质疑是否具有文人风骨,实在是一件令人唏嘘不已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那些为了救命而不得不放弃昂贵药丸,导致其掉落在地上的妻子们痛苦流泪的画面,这实在令人感到无比痛心。

阳光下猖獗无遗的卑劣之徒,与被逼迫永居黑暗的高尚者,这种社会现象,难道不已经揭示了我们部分低级、龌龊的民众素质吗?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