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81号”百年沉浮:从浪漫豪宅到第一诡楼,房主身份首度公开
“京城81号”百年沉浮:从浪漫豪宅到第一诡楼,房主身份首度公开
北京文物古迹之一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作者 \ 郑望学
北京“朝内81号”
“朝内81号”在网上长期被冠以“诡楼”之名,有北京“第一诡楼”之称,成为知名的神秘探险地。2014年上映的《京城81号》恐怖电影就取材于“朝内81号”民间诡异传说,一时让这座荒废的百年院落备受关注,曾一度传闻将被拆迁。如今,10多年过去了,这座饱经沧桑的百年法式浪漫豪宅今犹在?它的命运如何?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它的主人究竟是谁?一连串的谜团,扑朔迷离,今天作者一一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朝内 81号大门
“朝内81号”法式浪漫豪宅
朝阳门内大街81号院(简称“朝内81号”),占地面积约 2500 平米,建成于 1921年初,为主持京汉铁路的法国工程师普意雅(Georges Bouillard) 亲自设计。
朝内 81号院平面效果图
晚年的普意雅(186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决定和年轻的华裔妻子朱德容(1885年出生于广州)定居北京,但仍心系故乡,因此倾注大量心血,耗费毕生积蓄,设计建造了这所法式浪漫的豪华大宅,以供自己与心爱的妻子安享晚年。
朝内 81号东楼
朝内 81号东楼
院内东、西各有一座带地下室的三层西式主楼,另有瓦房8间半,灰房3间,灰棚3间作为附属设施,建成之初院内有美丽的欧式花园,是典型的近代花园式宅邸。
朝内 81号西楼
两栋楼房一东一西,一红一灰,相得益彰。东楼红砖外墙,坐东朝西,西楼灰砖外墙,坐北向南,均为毛石基础,砖木结构,工艺考究,细节丰富,匠心独具,主要建筑和装饰材料均源自进口。
朝内 81号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为折衷主义风格,具体表现为法兰西第二帝国式样,以三段式立面、红砖与米黄色花岗岩的组合为代表元素,是法式贵族府邸的经典形象,流行于19 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和北美。
朝内 81号西楼与东楼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整体法风浓郁,阳台、楼梯和圆形窗造型别致,特别是屋顶为双折两坡顶,内设阁楼,即“孟莎式屋顶”,在北京的近代建筑中颇为特别,为北京地区仅见,在全国也极为少见。
朝内 81号成网红打卡地
“朝内81号”主人传奇故事
普意雅(Georges Bouillard),186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884年毕业于法国国立中央工艺学院,成绩优异的他,曾当过炮兵手,做过法国北方铁路测绘员。
1898年受清朝政府聘请,36 岁的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京汉线总工程师让·雅都(Jean Jadot,比利时人)手下做副手,负责测绘铁路沿线地图。
朝内 81号主人——法国工程师普意雅
在华工作期间,他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处理了多项工程难题,不久后升任平汉铁路北段总工程师,1906年升任平汉铁路全路总工程师。
京汉铁路又称平汉铁路,全长1214 公里,是中国早期建成的第一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中国内陆的面貌为之巨变。普意雅所做的大量工作,对这条南北干线铁路的顺利建成起了重要作用。
普意雅曾受慈禧太后接见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他参加了北京法国公使馆的保卫。战后,他协助法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修复了被毁坏的铁路设施,为“帝后”乘火车回京铺平了道路,在皇家专列前,他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接见。
普意雅除了担任铁路的总工,还兼职担任中国政府市政工程顾问,参与北京周边大量市政工程的规划提案工作。此外,他还编绘了大量关于北京的分类地图,成为日后指导北京城市建设和规划的一手资料。
普意雅绘制的地图
难能可贵的是,“京兆地方分县图”“北平附近地图”“新测实用北平都市全图”等重要图纸,基本上都是在朝内81号院里他的书房内完成的。可以说,这个院子里,诞生了北京很多区域的第一份现代地图。
由于职业原因,考察和摄影是普意雅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这也变成了他的爱好。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京城内外,对很多古迹做了详细的拍摄和测绘,成为很多古迹唯一留下的资料,极为珍贵。
普意雅(右一)与妻子朱德容(右二)在香山碧云考察
1924年普意雅在此宅内写作完成《北京及其附近》一书,图文并茂的介绍北京城内外多处古迹,首次向西方展现了一座古老的北京城。
1930年9月,普意雅在北平因病逝世,享年68岁。
1932 年10月,其遗孀朱德容将普意雅留下的图书资料赠予了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 (今国家图书馆),至今仍具有重大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大门紧闭的朝内81号院
“朝内 81号”之百年沉浮史
1921年初朝内大街69号院西式洋楼建成,同年2月6日,普意雅携妻子朱德容搬进新宅,两人在此度过了9年美好时光。
日伪时期,朝内69号因有法籍背景而未被侵占。
1946年,生活拮据的朱德容将院内的西楼一层出租给天主教奥斯汀修女会,并在此设立普德诊所。
被爬山虎缠绕的朝内81号
1948年5月5日,爱尔兰人孔文德(音译)半价购置了朝内69号,设立天主堂,但仍留朱德容在东楼居住。
诡异气氛拉满的朝内81号
1953年煤矿总局文工团租用了院内16间房,成为了后来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家属宿舍。
朝内 81号外部(修缮前)
1957 年夏,朱德容及保姆搬离朝内69号。
1965年,在整顿地名和门牌号过程中,原“朝内69号”被改为“朝内81号”。此时陆续有更多新住户迁入,这里逐渐成为“七十二房客”的大杂院。
朝内 81号内部(修缮前)
朝内 81号内部(修缮前)
1990年代初,朝内81号周边启动拆迁工程,院中房屋被腾空,拆除过程中,朝内81号因独特的建筑和历史价值被社会关注,拆除工作被叫停,但因房屋已成危房,无法使用,遂持续空置。
朝内 81号内部(修缮前)
朝内 81号内部(修缮前)
1990年代后期,因长期空置,场地撂荒,关于朝内81号的各种社会传言风起(作者在此不讲鬼故事,不信谣,不传谣,想听鬼故事的朋友可以上网搜索)。
朝内 81号外部(修缮前)
2000年开始,整座院子里可以说是一片狼藉,杂草丛生,原来围绕楼房生长的爬山虎疯长到被卸下窗框的窗户里,里面黑洞洞的空间,远远望去显得特别诡异,吸引了许多热衷于城市探险的年轻人慕名来到朝内81号打卡。
2007年“七月半”夜探朝内 81号的年轻人
这些好奇的年轻人将自己的经历经过夸张和想象,臆造出“朝内81号闹鬼”的传言,久而久之,朝内81号是“凶宅”“鬼楼”的说法广为流传,一度被称为京城“四大诡楼”之首。
探秘朝内 81号的红衣女游客
2014年7月由吴镇宇与林心如主演的恐怖电影《京城81号》上映,给这座院落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朝内81号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
2016年3月2日,作为“北京优秀建筑”和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朝内81号整体封闭整修。
朝内 81号大门上的告示
2017年3月整修工程完毕。院内东西两栋楼修缮后对外出租,年租金约为1000万元,但有价无市。
2024年8月朝内81号更名为“闻园 81号”,并经精心设计和改造后,首次对公众开放参观,一改往日“诡楼”之形象。
朝内 81号更名为“闻园81号”
朝内 81号西楼
笑看沉浮一百年,且听风吟心自在。
如今,“脱胎换骨”的朝内81号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两座法式洋楼散发着古朴而又清新的文艺气息,成为朝阳内大街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朝内 81号写生的画家
作者简介:郑望学,湖北汉川人,文旅作家,资深策划人,现定居广州北,从事中华文物古迹传奇写作多年,拟出版《慕遇城迹·文旅行》系列丛书,敬请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