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日莫是什么东西,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
乌日莫是什么东西,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
本文目录
1.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 2.乌日莫是什么味道 3.奶皮有什么营养价值 4.奶皮子是什么
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
1、 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
烤全羊是目前肉制品饮食中最健康最环保最绿色的美食,烤全羊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盘内,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颇为适口,别具一格。
2、 涮羊肉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
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盐。
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
厨师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种佐料,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说:“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就成了宫廷佳肴。
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锅沸汤中轻涮;再取备好的麻酱、腐乳、韭菜花、葱花、姜丝、虾油等作佐料,肉片鲜嫩可口,不膻不腻,边涮边吃。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流行的是以包头“小肥羊”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
3、烤羊腿
烤羊腿 :以绵羊带骨后腿肉配葱头、芹菜烤制而成。食时改刀切块,保持原状,配黄酱、葱段、荷叶饼共食。此菜形美观、色褐红、肉酥烂、味香醇。
4、羊背子
羊背子,也称乌查,经典的蒙古菜,是蒙族人民的传统佳肴。放“羊背子”有着悠久历史。相传成吉思汗定天下,曾设乌查大宴功臣。
羊背子是蒙古族民众最喜欢的名贵菜肴,只有在祭祀、婚嫁、老人庆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可见到。
5、奶皮子
奶皮子(urum),蒙语称“查干伊德”,“乌如木”、“乌日莫”。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马、羊、牛和骆驼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结一层腊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
属鲜奶中的精华奶皮,蒙古语称“乌如木”,是奶食品系列中的佳品,营养价值颇高。
奶皮子属奶食中精品。味道纯香、营养丰富。该食物还可以护心,通乳生乳,提高免疫力。奶皮营养丰富,香甜油腻,能够滋补身体,调理气血,使人容光焕发。
6、奶酪
奶酪是将分离出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奶酪,质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众喜爱的奶食品之一。
7、奶茶
奶茶: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由砖茶水加鲜奶熬制成。喝时通常要加少许盐,还可以加黄油,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可终日饮用。有暖胃、解渴、充饥、助消化的功能。
既可代汤下饭,又可待客。从超市里买的奶茶粉冲来喝味道也不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奶皮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涮羊肉
乌日莫是什么味道
蒙古族风味奶食品 很好吃
奶皮有什么营养价值
奶皮营养:
牛奶加热后出现的奶皮里,大约含有这一袋牛奶中80%的脂肪,去掉奶皮可以减少一些脂肪的摄入,但同时也会丢失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
牛奶中的脂肪量并不多,去掉奶皮有些得不偿失,奶皮和奶皮底下的奶营养成份都是人体所需要的。奶皮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元代《饮膳正要》说:“奶皮子属性清凉,有健心清肺、止渴防咳、毛发增色、治愈吐血之能。”。
拓展内容:
(百度百科)
奶皮的制作方法:
制作奶皮时,将锅里的牛奶煮沸,多次拂扬冒起泡沫后,形成一种粗粒麻状的油层,取出凝结后就是奶皮。
炖制奶皮要掌握火候,为使油层加厚,及时铲下锅沿上的粘贴部分并多次添加生奶。加奶和火候适当就能取出比较厚的奶皮。火小奶皮淡薄,火大了则味焦。
熬奶皮的时候,有时也要往锅里放些糖,以便使奶皮带点甜。大多数人家是晚上熬奶皮,经过一夜的时间,第二天就会在熬过的牛奶上结一层厚而多皱纹的表皮,这就是奶皮子。每七斤生奶能制出一斤奶皮,是为上乘。
做好的奶皮要用一根干净的木棍从中间挑起,然后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不能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因为这样会使奶皮子变黄变硬。等奶皮子干了之后,就用一个半圆形的笸箩来存放,以备冬春季节食用。
拓展资料:
(百度百科)
奶皮的历史:
蒙古族:(蒙语为乌日沫)有两种:一种是将鲜奶、牛奶或马奶、驼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皮,称图黑乌日沫,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是做黄油的原料;另—种是将鲜奶熬开后放入器皿里放凉后表面结成薄奶皮,称宝勒森乌日沫,即熟的奶皮,是酥油的原料。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藏族:奶皮也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是农牧地区农民用牛奶制成的著名土特产品之一,为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已近百年。
奶皮——百度百科
奶皮子是什么
奶皮子,蒙语称“查干伊德”,“乌如木”、“乌日莫”。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马、羊、牛和骆驼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结一层腊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属鲜奶中的精华。味纯香,营养丰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为招待贵宾的佳品,曾被称为“百食之长”,无论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敬奉祖先神灵,都是不可缺少的。因地区不同,其品种和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奶皮子、奶油、奶酪、奶豆腐等。
奶皮子是哈萨克、维吾尔、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喜欢的奶制品。奶皮子是指牛、羊奶上面漂浮的一层脂肪和奶蛋白的混合物,其味有奶香和脂肪香,略有甜味,十分可口。提取的方法是一般在傍晚挤牛奶或羊奶,静置一夜后,第二天撇去上面的浮油,这种浮油,像奶子结了一层皮,所以称其为奶皮子。
少数民族称其为“卡依玛克”。这种生奶皮子含有一定的酸质,自然发酵后略含酸味,吃起来有一股浓郁的香味。俄罗斯人称这种奶皮子为“斯米旦”,是抹在面包上吃的一种调味品。还有一种奶皮子是在牛、羊奶煮熟后,等奶凉却后,取下奶子上面浮的一层奶皮。这种熟奶皮子多为家庭制作,大多用抹在馕上或是放在奶茶中食用。
特别是哈萨克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早晨喝奶茶时,要喝带有厚厚奶皮的奶茶,其味特别香。
制作方法
制作奶皮子时,将锅里的奶子煮沸,多次拂扬冒起泡沫后,形成一种粗粒麻状的 油层,取出凝结后就是奶皮。炖制奶皮要掌握 火候,为使油层加厚,及时铲下锅沿上的粘贴部分并多次添加生奶。加奶和火候适当就能取出比较厚的奶皮。火小奶皮淡薄,火大了则味焦。熬奶皮子的时候,有时也要往锅里放些糖,以便使奶皮子带点甜。大多数人家是晚上熬奶皮子,经过一夜的时间,第二天就会在熬过的奶子上结一层厚而多皱纹的表皮,这就是奶皮子。每七斤生奶能制出一斤奶皮子,是为上乘。
做好的奶皮子要用一根干净的木棍从中间挑起,然后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不能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因为这样会使奶皮子变黄变硬。等奶皮子干了之后,就用一个半圆形的笸箩来存放,以备冬春季节食用。
取奶皮剩下的是熟奶,熟奶可以做奶酪,加酸奶或者直接饮用。锅底残留的叫锅巴,对煮奶锅巴,牧区儿童是最喜欢吃的
以上就是关于乌日莫是什么东西 ,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乌日莫是什么东西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