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浮浪网 > 历史 > >正文

​北周灭北齐:北方大地的权力更迭与历史新篇

摘要北周灭北齐:北方大地的权力更迭与历史新篇 三国鼎立,局势风云变幻 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陷入了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之中。在这一时期,北周、北齐和陈朝三国并立,形成了独特的...

北周灭北齐:北方大地的权力更迭与历史新篇

三国鼎立,局势风云变幻

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陷入了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之中。在这一时期,北周、北齐和陈朝三国并立,形成了独特的三足鼎立之势。

北周,作为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其疆域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和华北平原 。自宇文泰奠定基础后,北周虽历经风雨,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政治与军事力量。到了宇文邕即位时,北周国内政治逐渐稳定,经济也在逐步恢复与发展。宇文邕是一位极具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深知北周面临的局势严峻,北方的突厥势力强大,时常侵扰边境;南方的陈朝虽实力相对较弱,但也对北方虎视眈眈;而北齐则占据着富饶的中原地区,军事、经济实力较强,是北周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

北齐,疆域覆盖了黄河流域和华北平原等广大地区,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 。其在高氏家族的统治下,初期国力强盛,军事力量雄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齐统治阶层日益腐朽,纵容各级官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导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至后主高纬时,更是腐败不堪,政治昏暗,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陈朝,地处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凭借着江南地区的经济优势,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但其统治范围相对较小,军事力量也难以与北方的北周和北齐相抗衡。在面对北方两大政权时,陈朝更多地采取了防御性的策略,试图维持自身的统治。

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北周武帝宇文邕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北连突厥、南和陈朝的重大决策。北连突厥,旨在借助突厥的强大骑兵力量,从北方对北齐形成威慑,分散北齐的军事力量,使其难以集中精力应对北周的进攻。南和陈朝,则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减少北周在南方的军事压力,同时也可以利用陈朝对北齐的敌意,让陈朝在南方对北齐进行牵制,从而为北周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 。这一决策,犹如一盘精心布局的棋局,为北周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齐腐朽,北周蓄势待发

在三国对峙的局势下,北齐的统治却日益腐朽。自高洋建立北齐后,其统治阶层便逐渐走向堕落 。高洋在位后期,荒淫无道,行为癫狂,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对百姓施以重税和残酷的刑罚,使得民不聊生。此后的北齐皇帝,如高湛、高纬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高湛在位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将国家大权交予奸佞之臣,导致朝廷内部腐败不堪。高纬继位后,不仅昏庸无能,而且猜忌心极重,杀害了斛律光等名将,使得北齐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同时,北齐的政治腐败现象极为严重。官员贪污受贿成风,卖官鬻爵现象屡见不鲜。各级官吏为了谋取私利,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据《北齐书》记载,当时的官员们 “聚敛无厌,淫虐不已”,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种腐败的政治环境,使得北齐的国力逐渐衰退,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 。

在民族政策方面,北齐统治者对汉族等其他民族采取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不断激化。鲜卑贵族与汉族百姓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种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得北齐内部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实力。

与北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周在武帝宇文邕的统治下,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宇文邕亲政后,深知北周面临的严峻形势,决心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增强国家的实力。

在政治上,宇文邕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他首先铲除了权臣宇文护,将国家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宇文护长期把持朝政,专横跋扈,对北周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宇文邕隐忍多年,终于在公元 572 年,成功诛杀宇文护,结束了他的专权统治。此后,宇文邕加强了对官员的管理和监督,整顿吏治,选拔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担任官职。他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严格考核制度、惩处贪污腐败等,使得北周的政治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经济上,宇文邕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他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他还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此外,宇文邕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例如,他下令统一度量衡,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军事上,宇文邕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他扩大了府兵的招募范围,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百姓纳入府兵体系,使得府兵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他加强了对府兵的训练和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宇文邕的努力下,北周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为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些改革,北周的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而北齐则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国力日益衰退。两国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北周在这场三国角逐中逐渐占据了上风,为后来攻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交布局,奠定灭齐根基

在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的同时,宇文邕深知外交策略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性 。他审时度势,精心制定了北连突厥、南和陈朝的外交策略,为北周灭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突厥,作为北方草原上的强大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骑兵力量,其骑兵擅长长途奔袭和野外作战,机动性极强 。在当时的北方地区,突厥的势力不容小觑。宇文邕敏锐地意识到,若能与突厥结成联盟,北周便能在对北齐的战争中获得强大的助力。于是,北周主动与突厥展开外交接触,通过多次派遣使者前往突厥,表达了北周与突厥联合对抗北齐的意愿。突厥方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希望能够在中原地区的政治格局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同时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联合伐齐的协议。

在与突厥的联盟中,突厥多次派遣骑兵与北周军队协同作战。据《周书・突厥传》记载,在某次战役中,突厥骑兵与北周军队紧密配合,突厥骑兵从侧翼突袭北齐军队,北周军队则正面进攻,使得北齐军队腹背受敌,最终大败。这一联盟不仅增强了北周的军事力量,还使得北齐面临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分散兵力进行防御,从而削弱了其在与北周正面战场上的实力。

与此同时,宇文邕也积极与陈朝展开外交沟通。陈朝虽地处南方,但凭借长江天险和江南地区的经济基础,仍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 。宇文邕深知,若北周在进攻北齐时,陈朝在南方趁机发难,北周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宇文邕向南陈抛出了橄榄枝,表达了北周与陈朝友好相处、共同对抗北齐的意愿。

陈朝方面,也一直对北齐占据的淮南地区虎视眈眈 。在权衡利弊之后,陈朝决定与北周达成合作协议。在双方的合作中,陈朝在南方对北齐展开军事行动,进攻北齐的淮南地区,吸引了北齐大量的兵力。这使得北齐在应对北周进攻时,兵力更加分散,无法集中全力对抗北周的主力部队。

通过北连突厥、南和陈朝的外交布局,北周成功地在战略上对北齐形成了包围之势 。北齐在北方要应对突厥的侵扰,在南方要抵御陈朝的进攻,腹背受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北周则得以集中力量,全力实施对北齐的灭国之战。这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实施,为北周最终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北周统一北方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战争打响,多场战役角逐

河阴之战:初战受挫,积累经验

北周建德四年(公元 575 年)七月,宇文邕认为时机已到,亲率大军十余万分兵六路,浩浩荡荡向东进发,目标直指北齐 。此次出征,北周可谓是精心筹备,志在必得。宇文邕任命柱国宇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公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齐王宇文宪率兵 2 万趋黎阳,隋公杨坚等率水军 3 万由渭河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众 2 万守太行道,申公李穆率众 3 万守河阳道,常山公于冀率众 2 万出陈、汝以南防陈军,掩护主力右翼,而宇文邕则亲自率领主力前后六军 6 万人直指河阴。

八月二十一日,北周军顺利进入北齐境内。为了争取北齐百姓的支持,宇文邕下达了严格的命令,禁止士兵砍伐树木、践踏庄稼,违反者将以军法论处。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宇文邕的战略眼光,更体现了他对民心的重视 。二十四日,宇文邕亲自指挥大军,成功攻占河阴大城。宇文宪也不负众望,攻拔武济,进围洛口,并迅速攻克其东、西二城,还焚毁了黄河浮桥,阻断了北齐军队的水上退路。

然而,战事并非一帆风顺。北齐永桥大都督傅伏得知河阳告急后,迅速从永桥增援至河阳。由于黄河浮桥已被北周军焚毁,傅伏只得率军进入中潬城。北周军在攻克河阳南城后,随即对中潬城展开了围攻。但中潬城地势险要,傅伏又指挥得当,北齐守军顽强抵抗,北周军围攻二十余日,却始终未能攻克。与此同时,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也在金墉城坚守,宇文邕亲自率军攻打,同样未能取得突破 。

九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亲自率领大军从晋阳南下救援洛阳。此时,北周军已经在金墉城及中潬城下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久攻不克,士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北齐援军的到来,更是让局势变得对北周不利。恰在此时,宇文邕突然身患重病,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无法继续指挥战斗。在权衡利弊之后,宇文邕无奈做出了撤军的决定。北周军不得不放弃已经攻占的 30 余座城池,焚毁战船,撤回国内。仅留下韩正控守王药城,以掩护大军安全撤军 。

虽然河阴之战以北周的撤军而告终,但这场战役却为北周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北周军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严明的纪律,让北齐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宇文邕也通过此次战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北齐的军事部署和防御特点,为后续的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平阳之战:关键一役,扭转局势

北周建德五年(公元 576 年)十月,宇文邕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再次亲率大军讨伐北齐。这一次,他改变了战略,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了晋州平阳城(今山西临汾)。宇文邕深知平阳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是北齐的咽喉要地,一旦被攻克,北齐的防御体系将被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

为了确保此次战役的胜利,宇文邕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三军,宇文俭、窦泰、丘崇为左三军,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亲自率领诸军进至汾曲。他分派诸将各自据守要地,阻击北齐援军,派辛韶率步骑 5000 守蒲津关,保障后方安全,命内史王谊督诸军全力攻打平阳城。

北齐后主高纬得知平阳城被围的消息后,顿时惊慌失措。他深知平阳城的重要性,一旦失守,北齐将面临巨大的危机。于是,他急忙亲自率领 10 万大军从晋阳南下,救援平阳。宇文邕得知北齐援军前来的消息后,亲自在平阳城下督战,鼓舞士气。在北周军的猛烈攻击下,北齐的一些将领开始动摇。北齐将侯子钦、刺史崔景嵩先后投降北周,这为北周军打开了突破口。二十七日,北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趁机入城,成功俘虏北齐守将尉相贵及甲士 8000 人,北周军顺利占领平阳。与此同时,宇文宪也率军攻占了洪洞、永安二城,进一步扩大了战果 。

高纬不甘心失败,他集结了剩余的兵力,对平阳城展开了疯狂的反扑。宇文邕见北齐军来势汹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决定以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精兵万人坚守平阳,自己则率领大军暂时撤退到玉璧一带。他让宇文宪领兵 6 万驻扎在附近,作为后援,随时准备支援平阳城。北齐援军抵达平阳后,立即对平阳城展开了昼夜围攻。梁士彦率领北周守军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平阳城的城墙在北齐军的攻击下多处受损,但梁士彦始终坚守阵地,毫不退缩。他身先士卒,与士兵们一起奋勇杀敌,多次击退了北齐军的进攻。城中的百姓也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守城的队伍中,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

十二月,宇文邕得知平阳城的局势危急,决定再次亲征。他先派宇文宪率所部迅速赶往平阳,随后自己亲率大军跟进。宇文邕集结了诸军 8 万,在平阳城外与北齐军对峙。北齐军在围攻平阳城时,为了防止北周援军的突然袭击,在城南挖掘了沟堑,经乔山至汾水。北周军到达后,与北齐军在沟堑南北两侧形成对峙。双方僵持不下,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 。

在这关键时刻,北齐后主高纬却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决策。他带着宠妃冯淑妃和幸臣穆提婆在一旁观战,当看到齐军东翼稍微后退时,便惊慌失措,认为齐军已经战败。他不顾将领们的劝阻,急忙下令齐军后退。这一错误的决策瞬间打乱了齐军的阵脚,导致齐军士气低落,阵形大乱。宇文邕见状,立即抓住战机,下令北周军发起全面进攻。北周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北齐军,北齐军顿时陷入了混乱,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在北周军的猛烈攻击下,北齐军大败,死伤者万余人,军资甲仗丢弃如山 。

平阳之战是北周灭北齐的关键一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让北周军占领了北齐的重要战略据点,更极大地打击了北齐的士气和军事实力。北齐后主高纬的昏庸无能在这场战役中暴露无遗,他的错误决策直接导致了北齐军的惨败。而北周武帝宇文邕则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断的决策,成功扭转了战局,为北周最终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晋阳之战:乘胜追击,大破齐军

北周军在平阳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士气大振。宇文邕深知 “宜将剩勇追穷寇” 的道理,他没有给北齐喘息的机会,立即率领大军乘胜向晋阳进军 。晋阳,作为北齐的军事重镇和北方的战略要地,城墙高大坚固,防御工事完备,且城内粮草充足,储备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北齐后主高纬在平阳战败后,如惊弓之鸟般,匆忙逃回到晋阳。他深知晋阳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北周军必然会乘胜追击,于是急忙在晋阳集结兵力,企图凭借晋阳的坚固防御,抵挡北周军的进攻,挽回败局 。

然而,高纬的种种行为早已让北齐的军心民心涣散。他平日里的昏庸无道、奢侈荒淫,以及在战场上的懦弱无能、指挥失误,使得北齐的将士们对他失去了信心。在北周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北齐军队内部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 。

当北周军兵临晋阳城下时,北齐的安德王高延宗被众人推举为统帅,负责指挥晋阳的防御作战。高延宗深知局势的严峻,他决心拼死一战,保卫晋阳。他迅速组织城内的军民,加强城防工事,准备迎接北周军的进攻。高延宗亲自率领军队,在城墙上奋勇抵抗北周军的攻城行动。他身先士卒,手持武器,与士兵们一起并肩作战,多次击退了北周军的进攻 。

宇文邕见晋阳城久攻不下,便决定改变战术。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从晋阳城北发起突袭。北周军如潮水般涌向晋阳城北,与北齐守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宇文邕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了北周军的士气。北周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拼死向前,逐渐突破了北齐军的防线。高延宗见城北防线即将被突破,急忙率领援军赶来救援。双方在晋阳城北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战场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北周军最终成功突破了晋阳城的防线,攻入了城内。高延宗率领残余的北齐军队,与北周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然而,由于北齐军已经军心大乱,且兵力悬殊,在北周军的猛烈攻击下,逐渐陷入了困境。高延宗虽然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北周军的攻势,晋阳城被北周军彻底攻占。高延宗在战斗中被北周军俘虏,北齐在晋阳的抵抗宣告失败 。

晋阳之战的胜利,标志着北齐的军事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北周军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宇文邕的果断决策和卓越指挥,使得北周军能够在短时间内突破晋阳的坚固防御,取得了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晋阳的失陷,让北齐失去了最后的战略屏障,北齐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

邺城之战:最后决战,北齐覆灭

北周军攻占晋阳后,北齐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北齐后主高纬如同丧家之犬,匆忙从晋阳逃回到邺城。此时的他,深知北齐已经大势已去,但仍妄图做最后的挣扎。为了推卸责任,他做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将皇位禅让给了年仅八岁的太子高恒 。

北周建德六年(公元 577 年)正月,宇文邕率领着士气高昂的北周大军,浩浩荡荡地兵临邺城城下。邺城,作为北齐的都城,曾经是繁华一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此时,面对北周军的强大攻势,邺城的守军们却显得惊慌失措,士气低落。高纬虽然在城内集结了一些兵力,但这些军队在之前的战役中已经遭受了重创,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由于高纬的昏庸统治,北齐的百姓对他早已失去了信心,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

宇文邕在邺城城外,对攻城作战进行了精心的部署。他命令士兵们在邺城周围筑起了高高的土山,以便观察城内的情况,并向城内发射箭矢和石块。同时,他还组织了精锐的攻城部队,准备对邺城发起猛烈的攻击。在攻城的过程中,北周军使用了各种先进的攻城器械,如投石机、攻城车等,对邺城的城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邺城的城墙在北周军的攻击下,多处出现了破损 。

北齐的守军们在城墙上拼死抵抗,但面对北周军的强大攻势,他们的抵抗显得越来越无力。在北周军的猛烈攻击下,邺城的城门最终被攻破。北周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与北齐的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城内的百姓们纷纷躲避战火,街道上一片混乱。北齐的士兵们在北周军的攻击下,纷纷投降或逃窜。高纬见大势已去,带着少数亲信,企图向东逃窜,投奔南陈 。

然而,高纬的逃亡计划并未成功。在他逃亡的途中,被北周军追上并俘虏。至此,北齐的皇室成员几乎全部被北周军抓获,北齐的统治宣告结束。宇文邕进入邺城后,对北齐的皇宫进行了搜查,缴获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珍贵文物。他还下令对北齐的官员进行了清算,惩处了一批作恶多端的官员,以稳定邺城的局势 。

邺城之战的胜利,标志着北周彻底消灭了北齐,实现了北方的统一。这场战役的胜利,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多年来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的结果。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北周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与北齐的战争中,他又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带领北周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北齐的灭亡,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北方统一,深远影响呈现

北周灭北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意义非凡,它彻底改写了当时的政治版图,为后续隋朝实现全国大一统创造了极为关键的条件。在南北朝那个长期分裂的时代,北方地区被多个政权割据,长期的战乱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北周成功消灭北齐,实现了北方的统一,结束了这一地区长期的分裂与动荡局面,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朝建立后,在北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和高效的政治制度,迅速展开了统一南方的行动。最终,隋朝成功灭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大一统时代。可以说,北周灭北齐是隋朝统一全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北周的这一举措,隋朝统一全国的道路或许会更加曲折漫长 。

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看,北周和北齐统治区域内都生活着众多民族,如鲜卑族、汉族、羯族、氐族等 。在长期的对峙与战争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例如,在经济生活方面,不同民族的百姓相互学习生产技术,汉族的先进农业技术逐渐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而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经验也为汉族百姓所借鉴。在文化方面,各民族的语言、风俗、艺术等相互影响。汉族的儒家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许多少数民族贵族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尊崇儒家思想;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等文化元素也融入到了汉族文化中,丰富了汉族文化的内涵。

北周灭北齐后,进一步促进了这种民族融合的趋势。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稳定的环境,各民族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相互之间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这种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得中华民族的内涵更加丰富,凝聚力不断提升,为后世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交流方面,北周和北齐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北齐地处中原地区,继承了中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又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其佛教艺术发达,如著名的天龙山石窟,佛像雕刻精美,风格独特,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北周则在继承汉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

北周灭北齐后,两国的文化得以充分交流与融合。北周吸收了北齐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文学方面,北齐的文学成就对北周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北周文学的繁荣。在艺术领域,北齐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与北周的艺术相互借鉴,推动了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世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经验 。

北周灭北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还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标签:​北周北齐

推荐阅读

  • “四世三公”的东汉末年最强世家,袁氏家族有多离谱

    “四世三公”的东汉末年最强世家,袁氏家族有多离谱 袁氏家族 籍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东南) 代表人物:袁安、袁绍、袁术 出身于汝南袁氏的袁绍、袁术兄弟,曾经是汉末绝...

    2025-09-01 18:17:00
  • ​刘平为什么刺杀刘备

    刘平为什么刺杀刘备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刘备曾遭到他人的刺杀,不过好在最终是化险为夷,没有让刺杀者得逞。虽然刘备在外有着很高的口碑,但随着势力不断扩大,难免会触动一些...

    2024-04-04 16:36:48
  • ​武则天真的喜欢李治吗 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并不简单

    武则天真的喜欢李治吗 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并不简单 在武则天和李治的这段感情中,感觉武则天是强势的一方,李治显得有些卑微。而武则天后期野心膨胀,权利甚至和李治相当,所...

    2024-04-04 16:34:45
  • ​秦二世胡亥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最后是怎么死的

    秦二世胡亥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最后是怎么死的 说到这个秦二世胡亥,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秦始皇的儿子,本来秦始皇是把皇位继承给扶苏的,但是对于这个事情,扶苏肯定是不愿意...

    2024-04-04 16:32:42
  • ​收复河套后 秦始皇为何不追击匈奴

    收复河套后 秦始皇为何不追击匈奴 秦始皇在大一统之后并没有停下自己对外征服的脚步,随即便命令蒙恬率领大军讨伐塞北的匈奴;命赵佗率领50万大军去讨伐南方的百越,最终都取得...

    2024-04-04 16:30:39
  • ​韩信被杀后萧何说了什么?

    韩信被杀后萧何说了什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一生的高光时刻和悲惨结局都离不开萧何,可能这时韩信幸运的地方,也是悲哀的地方。很多人不懂萧何既然月下追韩信,为...

    2024-04-04 16:28:36
  • ​妲己是怎么成为红颜祸水的?商朝灭亡是因为她吗?

    妲己是怎么成为红颜祸水的?商朝灭亡是因为她吗?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商朝末期的苏妲己看作是亡国的代表人物,把她称作是红颜祸水,认为偌大一个国家的倾覆,完全都是妲己一个人...

    2024-04-04 16:26:33
  • ​街亭之战马稷为什么不听王平?

    街亭之战马稷为什么不听王平? 很多人都说马稷刚愎自用,根本就不懂得基本的兵法。诸葛亮都已经为他把战略布置好了,他只要照着做就行,结果马稷竟然临时违令,选择在南山上据...

    2024-04-04 16:24:30
  • ​刘邦死后戚夫人也被害死,为何刘邦没替戚夫人想条后路?

    刘邦死后戚夫人也被害死,为何刘邦没替戚夫人想条后路? 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一位妃子,还差点为了戚夫人更换太子人选,要不是吕后找张良商量对策,找来“商山四皓”估计刘盈太...

    2024-04-04 16:22:27
  • ​康熙留给雍正800万两,雍正留给乾隆6000万两,那么乾隆留下了什么?

    康熙留给雍正800万两,雍正留给乾隆6000万两,那么乾隆留下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曾经一度也是非常强盛的。当年乾隆皇帝将自己的大清王朝称之为天朝也...

    2024-04-04 16:20:25
  • ​秦献公为什么传位给嬴渠梁,而不是大儿子嬴虔

    秦献公为什么传位给嬴渠梁,而不是大儿子嬴虔 秦献公,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明智的君主,而至于为什么要说他明智,或许就在他传位这件事情上了。他把王位交给了自己的次子嬴渠梁...

    2024-04-04 16:18:22
  • ​钩弋夫人真的是被汉武帝赐死的么?

    钩弋夫人真的是被汉武帝赐死的么? 汉武帝在立皇太子时,并没有选择皇后的儿子,而是选择了嫔妃钩弋夫人的孩子。不过钩弋夫人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有记载说她是犹豫而死...

    2024-04-04 16:16:19
  • ​乾隆赏赐惇妃两根黄瓜是怎么回事?

    乾隆赏赐惇妃两根黄瓜是怎么回事? 说到清朝的乾隆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位皇帝了,毕竟是富二代皇帝吗,又不用打江山什么的,吃喝玩乐就好了,话说在乾隆65岁的...

    2024-04-04 16:14:16
  •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了周亚夫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了周亚夫 周亚夫,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名将,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尤其在七国之乱的时候,仅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这份才能不得不说是相当厉害的。但是这样...

    2024-04-04 16:12:13
  • ​秦国灭亡的时候,南征的秦军为什么没有回来

    秦国灭亡的时候,南征的秦军为什么没有回来 秦朝短命而亡,在很多人看来,虽然是很可惜,却也是历史的必然,毕竟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秦朝如果还能存活下来,那种才真的是奇迹...

    2024-04-04 16:10:10
  • ​廉颇和李牧是一个时代的人不?

    廉颇和李牧是一个时代的人不? 说到廉颇和李牧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两个人也还是非常有特色非常有意思的两个人了,那么有人要问了,但是今天有的人对这个廉颇和李牧都非常...

    2024-04-04 16:08:07
  •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打败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打败仗? 刘备死后整个蜀国都要靠诸葛亮一人主持大局,关键是当时的蜀国已经人才陨灭,诸葛亮能仰仗的人并不多。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的一把手,可能这个...

    2024-04-04 16:06:04
  • ​魏惠王做了啥魏国就这么快败落了?

    魏惠王做了啥魏国就这么快败落了? 说到魏惠王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他还是挺有能耐的一位国君了,但是从他的历史战绩来看的话他却又非常的让人琢磨不透,话说魏国在当时算强大的...

    2024-04-04 16:04:01
  • ​孙悟空为什么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孙悟空为什么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却没办法飞出如来的手掌心呢?难道是如来可以让自己的手掌变大么?如果如来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大,那也实在有些...

    2024-04-04 16:01:58
  • ​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说到清朝的官员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规规矩矩的,衣服有讲究,帽子有讲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不值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

    2024-04-04 15: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