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浮浪网 > 社会 > >正文

​延边州最大养鹅基地带动边境村共同致富

摘要延边州最大养鹅基地带动边境村共同致富 来源:【延边晨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走进吉林省和龙市南坪镇芦果村浩源养鹅基地,5万只雪鹅此起彼伏地鸣叫,犹如一场恢宏的交响乐...

延边州最大养鹅基地带动边境村共同致富

来源:【延边晨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走进吉林省和龙市南坪镇芦果村浩源养鹅基地,5万只雪鹅此起彼伏地鸣叫,犹如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场面甚是壮观。

边境村里咏出“致富调”

在延边州的边境村,共有6个养殖业基地,芦果村的养鹅基地是其中之一,也是全州最大的养鹅基地。2017年,南坪镇争取了养殖雪鹅的扶贫项目,并在芦果村建设了基地。时任芦果村村委会主任的朴忠浩,果断当起了这个项目的致富带头人,这对从来没养过鹅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12月5日,在基地新建的暖棚里,朴忠浩讲述着他的带头成就。“2018年6月开始养鹅,9户村民入股成立了合作社,当年养了2万来只。经过6年的发展,到2024年,存栏数达到了12万只,交到村里的年分红也达到了35万元。2024年又投入了800万元,2025年交给村集体的分红会达到70万元。”南坪镇有8个村,其中6个是边境村,因为养鹅,芦果村从全镇最贫穷、无经济来源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养殖业的龙头。

暖棚里,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工期、覆盖保温棉,冬至之前,雪鹅们就会住进这两栋各1200平方米的全新“暖房子”,温度超过10℃。

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在养殖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预防疾病是最大的难题。为了确保大鹅养殖的稳定收益,避免大笔投入打了水漂,最初,合作社邀请农安县的技术人员前来指导,慢慢地,朴忠浩把养殖要领都学到了手。2024年,合作社还与江苏省的一家兽药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对方安排一名技术人员常驻指导预防病害,并负责提供药品,有了这些保障,村民也越来越相信“带毛的也来财”,到2024年年底,村民入股已经达到13户。

芦果村的养殖基地还带动了17名村民务工。村民金凤今每年能在基地务工3个月左右,日工资160元。她对这份收入感到很知足,“农闲的时候我就来打工,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足够我们两口人开销。”村里脱贫户的生活来源依靠分红、补贴,随着养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他们的就业,每月每人平均增收2000余元。

各村联建奏响“协奏曲”

李彦文是吉林化工学院驻芦果村的第一书记,走在基地的一栋栋大棚间,他如数家珍:“2024年,养殖基地又实现了质的飞跃,新建了标准化养鹅基地、孵化车间等项目。”基地现有22个简易棚、11个脱温棚、4个孵化车间、30台孵化机、5台储存机。“把鹅蛋放入孵化机经过30天的孵化,孵出的幼鹅转入脱温棚进行脱温,脱温20天后放入简易棚养殖,25至30天后即可被运输到联建村。”李彦文详细介绍着如今的产业发展模式,3至8月份是孵化季节。脱温是指根据大鹅的生长阶段和外界温度,设置适宜的温度区间,防止疾病。基地全年不间断运转,鹅苗、成鹅、鹅蛋的收益皆可观,2024年已经卖出了13万只雪鹅。

前后只需75至80天的周期,其他4个养鹅联建村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收到由芦果村孵化中心运来的鹅苗,其中包括3个边境村。截至目前,柳洞村已养殖雪鹅9600只、南坪村已养殖雪鹅6000只,高岭村的雪鹅养殖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另外1个联建村——高产村也养殖雪鹅16000只。据估算,以芦果村为首的5个联建村2024年共能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切实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发展形势一片向好。

作为联建村,各村是直接受益的,南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金承哲介绍:“2024年,南坪村依托雪鹅养殖产业链建设项目,在釜洞沟新建了2座养殖大棚,由村集体投资25万元委托养殖户进行经营,每年通过养殖收入、委托经营分红,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2万元。”

依托芦果村的养鹅合作社,南坪镇以点带面,形成镇域内标准化雪鹅养殖产业规模。2024年,按照“一中心孵化,多主体养殖,全产业链条”的模式,以兴边养殖联合社建设的共享养殖基地为产业基础,以芦果村孵化车间为依托,投入1000万元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充分发挥联产带农效应,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雪鹅养殖体系,打响了南坪“雪鹅”养殖品牌。

如今,通过扩展电商销售和冷链物流渠道,各边境村将雪鹅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实现了雪鹅“孵化—繁育—养殖—屠宰—销售”全闭环产业链条。村民们靠着分红和打工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文来自【延边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