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娘娘:月光下的守护者
太阴娘娘:月光下的守护者
太阴星君,中国道教神话中的月神,全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亦称太阴元君、太阴皇君、太阴雷君、雷霆赖以神、太阴娘娘、月姐、月姑等。其下管五岳、四渎、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并酆都罗山百司,校定世人生死罪福。
中国古代盛行着月亮崇拜,很早就将月亮神格化为月神,围绕着月神产生了丰富的月神神话。其中较早的月神是常羲,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月神是帝俊之妻常羲。后世“嫦娥奔月”神话中的“嫦娥”,也是由“常羲”衍化而来。后来随着战国后期方仙道的形成,以及西汉中后期黄老道的诞生和流行,相继崛起的神仙家和道教徒为了达到宣教布道的目的,编造、创制大量神仙故事来吸引信众、扩大影响。“嫦娥奔月”神话在此背景下完成了仙话化的过程,又随着魏晋唐宋间道教的不断发展,道教神仙系谱逐渐完善,嫦娥成功跻身道教的仙谱序列,被尊奉为道教月神。
月神形象及月神崇拜能够从古代流传下来,是因为得到了百姓、宗教权势、当权者以及文人墨客等各阶层的认可。月神崇拜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创造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们对生活美好愿望的反映,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理想信仰以及价值观念,折射出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月神作为中华民族崇拜的神灵,是艺术创作的原型,艺术家通过月神原型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抒发了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思想感情,张扬了东方文化独特的魅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