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第一个曝光三鹿奶粉,被造谣自杀的记者简光洲现在如何了
15年前,第一个曝光三鹿奶粉,被造谣自杀的记者简光洲现在如何了
前言:
他曾经是改变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那个人,他也曾经因为自己的抉择而在原本的领域遭遇排挤。
15年过去,曾经的“良心记者”简光洲经历了什么?他又将继续坚持下去吗?
我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一个个患病的婴儿和无奈的家长曾经牵动着公众的心。
然而在当年引爆这场事件的记者简光洲,他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却鲜为人知。
既然,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位“良心记者”。
他的故事将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呢?
为何选择调查三鹿奶粉
当孩子出生,简光洲有了想为家人分担的心思。
于是他决心调查长期传闻的“毒奶粉”,却沉浸进了一个难以想象的漩涡。
2008年,东方日报记者简光洲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
抱着小小软软的女儿,简光洲激动万分。
他已经能想象几年后小女儿甜甜的叫声,第一次自己跌跌撞撞的走路......作为人父的喜悦充盈了他的心。
然而,与此同时,一则关于婴儿因喝毒奶粉生病的新闻刺痛了简光洲的眼睛。
他想到自己的女儿,心中一揪。
婴儿才刚出生,如此脆弱,要是因为饮用有问题的奶粉生病甚至死去,那该多痛苦!
这时,市面上长期流传关于“毒奶粉”的传闻再次浮上简光洲的心头。
他了解到,其实早在事发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因饮用有问题奶粉而生病的婴儿。
但是由于奶粉企业的强大背景,真相一直被隐瞒。
简光洲心中泛起一阵悲愤。
他决心要为自己的女儿,也为所有的婴儿,找出那个藏污纳垢、置弱势群体于险境的奶粉生产企业。
2008年9月,简光洲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到了甘肃岷县的一家医院。
这家医院在当月接连收治了14名患上肾结石的婴儿,情况已然异常严重。
这明显超出了正常概率,因而令简光洲警铃大作。
通过询问医生和家长,简光洲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婴儿的生活习惯中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在饮用三鹿奶粉。
简光洲意识到,事情可能比他想象中更严重,三鹿奶粉或许就是那个他一直在寻找的“元凶”。
为了找到确凿证据,简光洲毅然决定采购多种牌子的三鹿奶粉进行检测分析。
他深知这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三鹿集团如此庞大,背后势力盘根错节,要是得罪了他们,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可能会一蹶不振。
然而为了他刚出生的女儿和千千万万张脆弱的小生命,简光洲鼓起全部勇气,将手头的奶粉样本送往了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当检测报告显示,三鹿奶粉样品中三聚氰胺严重超标时,简光洲脑海中嗡的一声,脸色瞬间煞白——真相终于大白,三鹿奶粉就是那个他一直在寻找的没有良心的“毒奶粉”生产商!
勇于曝光真相 面临舆论反扑
证据已到,简光洲义无反顾发表报道,却在舆论中遭遇反扑。
我们该如何看待他的抉择?
当简光洲确凿掌握到三鹿奶粉掺假的证据时,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要知道,三鹿乳业是中国乳制品业的1号大玩家,产品畅销全国每一个角落,无数家庭都在喂养婴儿。
如果它的奶粉真的有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简光洲很快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发声,只怕每天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婴儿走上绝路。
他想起自己女儿那双清澈的眼睛,那张可爱的笑脸,还有身上奶香味......正是因为爱,他不能再优柔寡断。
于是,简光洲狠下心来,完成了这篇揭露三鹿奶粉问题的报道。
他以自己可能会被开除的心态写下了署名,然后深吸一口气,点击了“发布”。
该报道很快在2008年9月11日登上了东方日报的头版头条。
但是起初,它只收获了质疑与抨击。
当这个惊世消息传开时,参杂其中的是对三鹿品牌的不相信,对国产奶粉的失望,乃至对东方日报夸大其词的指责。
“这么大的乳业龙头,怎么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东方日报这是编故事来博眼球吧?它的报道哪里靠得住!”
很多三鹿奶粉的忠实用户都选择了质疑和攻击。
他们根本无法接受心目中最优质奶粉的品牌会出这样低级的问题。
然而很快,在国家部门介入调查后,大家才恍然醒悟——原来三鹿奶粉早在2007年就意识到产品出了问题,却为了利益考量而隐瞒真相。
它甚至用重金进行公关操作,让有毒奶粉继续畅销全国。
如今回望2008年,我们不得不赞叹简光洲当年的判断与勇气。
面对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他没有退缩,选择了发出疑问;面对随之而来的质疑与攻击,他没有动摇,依然选择了坚持。
正是因为他的问与坚持,无数婴儿逃过一劫,行业风气得以整顿。
可见个人坚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遭遇行业排挤 理想蒙尘
然而,正义的代价是什么?让我们再回到简光洲本人的经历上来。
在“三鹿事件”爆出后,简光洲发现自己在行业中渐渐被边缘化。
明明他揭露的全是事实真相,却无端招致了各界的非议与怨恨。
由于这起丑闻实在太过轰动,三鹿集团的倒闭在行业中掀起了不小的余波。
许多与三鹿有业务合作的企业,也在这场“连锁反应”中倒闭了。
大量员工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
在矛盾不断积压的环境中,简光洲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行业同仁私下谈到“三鹿事件”,大都以责备的口气提到“那个什么简光洲”;政界人士更是抨击他在奥运前夕制造了恶劣影响,败坏了国家形象;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有很多人认为简光洲这是“杀鸡取卵”,为了一己之名声与利益,置整个行业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些负面声音让简光洲感到迷茫无助。
他原以为自己揭露的只是真相,并不只为了个人利益。
然而这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太过错综复杂,很难再找到那份来之正义感。
在这一行业氛围的影响下,2012年,简光洲郁郁地选择了辞职。
他在社交网站上写下了这样一句发言:“理想已死,兄弟们,我退出了。”
当记者这份理想在风雨中渐行渐远,当善与恶的标准难分难辨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转型后重拾理想 每个人都要为真相发声
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理想也难免会在风浪中被遮蔽。
简光洲在原来的领域遇挫后,又将如何继续前行?
在离开记者行业多年之后,简光洲成功转型,与朋友一道创建了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传媒公司。
他重新在新闻传播的第一线发光发热,并在近年的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从未放下当年的理想”。
当初选择发声,其实就是一场关于真实的选择;当初选择离开,也是因为当时环境里真实已不复存在。
可梦想是不会轻易死去的,它会化作一缕清风,在每个值得信任的人的心间徘徊。
所以,简光洲将继续用他的方式,守护真实。
他相信好的种子早晚会发芽,正义的力量迟早会壮大,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将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光明一分。
结语:
简光洲的故事警示我们,在这个利益网络复杂的时代,很多看似“正确”的信息其实都是被过滤过的。
而为真相发声,往往需要个人极大勇气。
但如果人人都能守着一颗明镜似的心,做理智的选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像当年的简光洲一样,对真相心怀坚持。
因为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将推动整个时代向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