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期: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
第1610期: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
文/孙延宜(山东)
说来惭愧,过去,对于自己的家族史,我只知道从山西洪洞移民而来,辛安老林只知其名;又迁居奎子,奎子林地状况一概不知;我们奎子孙氏老四支之小四支族人再迁居小市庄,对于本村的几个林地位置我倒是熟悉,但它们具体安葬了哪几位先人,也说不上来。2000年7月份,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古縢孙氏族谱》,请教德高望重的族人,终于厘清了自己的“来路”,知道了自己的先人们都安葬在了哪里。
原来,明洪武二年(1369),我们奎子孙氏始祖孙广由山西洪洞遵制东迁,落脚于滕县西四十五里望冢西南辛安里(今滕州市滨湖镇中辛安村),到我这一辈已为十八世孙了。二世祖孙凤、三世祖孙冲也都生活在这里,他们卒后都安葬于辛安老林(现滨湖镇东周村东南)。四世祖孙秀虽然迁到了奎子里(今滨湖镇奎子村)生活,但四世祖孙秀、五世祖孙綗(我们老四支之祖)卒后仍都安葬在了辛安老林。六世祖孙化愚可谓是我们奎子孙氏的起家之人了,留下了“五桂联芳”的美谈(“五桂联芳与龙山并峻,三经垂训偕郭水长流”,滕县知县荆尔植题赠),卒后安葬在了奎子南林。八世祖孙荣祖迁至小市庄生活,但七世祖孙丕著(我们老四支之小四支之祖)、八世祖孙荣祖、九世祖孙之砺卒后仍都又安葬于辛安老林。这也就是说,在前九位先祖中,就有八位安葬在了辛安老林里。不无遗憾的是,因20世纪六十年代建辛安排灌站挖河,该林地曾北迁数十米,且只迁了始祖之坟。
十世祖孙湛诒生于清康熙辛酉年(1681),卒于康熙丁亥年(1707),享年仅27岁,安葬于小市庄南林。湛诒祖胞兄孙儒成和十一世祖孙业复卒后也安葬于小市庄南林,而湛诒祖胞弟孙法诒、孙浑诒卒后则又都安葬于辛安老林去了。不知何故,后来,十一世祖孙业复又迁到了小市庄西林。十二世祖孙芸、十三世祖孙作铭、十四世祖孙端怀、十五世祖孙奉宪卒后都安葬于西林。解放后,由于人口骤增,村庄不断向外扩大,该林地已被围在了村里面。又由于建房地基垫得较高,致使本来高出周边一大截的林地变成了一片洼坑,坟头早已不见了踪影。
祖父(十六世孙)孙处桢在江苏沛县开药铺,不幸的是48岁时在家中患急症而去世,遂在西林之西南方向几米远处选了新林地,安葬在了那里。“文革”期间,也遭遇了平坟造地的洗劫。1974年,84岁的祖母去世时,成了村中火化第一人,将骨灰安葬于此。现坟头已位于村中路旁一村民房头处了。
父亲孙厚言(十七世孙)1987年去世后,只好又回到了变化不大的南林安葬,但2008年元旦,我二哥因车祸去世后,遂又在村东南一侄子的责任田里选了林地,将父母亲的骨灰迁到了那里。
夕阳西下的我,终于弄清楚了自己的老祖宗们都安葬在了哪里,对人去世后的安葬问题看得越来越淡了。此时此刻,不禁想到了自己将来何去何从的问题。说句心里话,我真不想到那块责任田里去,因为那样既会占用耕地,又会妨碍农田大面积机械化作业,也不想跟风去偏远的地方购买一块林地……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