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此美好》:证明拥有心智的漫长路,洒满爱与尊严的光辉
《生命如此美好》:证明拥有心智的漫长路,洒满爱与尊严的光辉
《生命如此美好》于2013年在波兰上映,影片讲述了生来无法开口说话的男孩马特乌斯,患有永久性肢体痉挛,除父母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没有心智。因一次事故,马特乌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后被医生发现他能听懂人话,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向外界证明了自己拥有心智。
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事迹,是由马赛·皮耶普莱兹卡指导的一部剧情片,由演员达卫德·奥格罗德尼克真实出演。虽然这部电影有些冷门,却获得了第3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最受欢迎电影、美洲大奖和宗教人道奖三项奖项,并被网友打出了豆瓣8.4的高分。
《生命如此美好》海报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感震撼与心酸。马特乌斯证明自己拥有心智的这条路极其漫长,他无法用语言或肢体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外界亦倾向于将他看做没有思想和心智的“蔬菜”,甚至有人随意践踏他做为人的尊严。但更多的是深受感动,因为在这条证明之路上,马特乌斯的父亲一直相信他,全心全力地爱着他。尤拉女士亦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尊重他人的品格,帮助马特乌斯获取了应有的尊严。
影片没有戏剧化的跌宕起伏,而是娓娓道来一个关于证明、爱与尊严的故事,通过线性叙事结构和巧妙的镜头语言,拉近观众与马特乌斯的距离,切实感受马特乌斯的挣扎和坚强。同时将主角放到特殊人群中,该影片引起我们对如何合理对待特殊群体的深思。
这部小众电影虽然并非经典之作,却是一部难得佳作。下面我将从叙事结构、镜头语言和现实思考三个方面,解读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聚焦在爱与尊严的主题上,看马特乌斯在证明之路上遭遇的不等和心酸。
线性叙述结构通俗易懂,将故事呈现给观众,讲述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证明拥有心智的故事
此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迹,电影中的马特尔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伊瓦•皮塔,两人在电影末尾同镜出现,令人感动不已。
电影中的马特尔斯饰演者和现实生活中的伊瓦皮塔
电影采用线性叙事结构,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将整个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易于观众理解故事内容和剧情发展,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电影主题中,引发观影者深思。同时,采用线性叙事方式讲述故事,避免了剧本在叙事方式上的过度风格化,为故事增添真实感。我将从叙事视角和叙事形式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
第一,利用内视角讲述故事情节,拉近主角与观众的距离,切实感受主角内心的挣扎与情感。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该影片在叙事时,采用的是内视角,叙事者所知道的同人物一样多。
影片中并没有采用全知视角来讲述马特乌斯的故事,而是以马特乌斯为中心,通过主人公视角来陈述故事情节。
童年时期的马特乌斯
马特乌斯生来无法说话,也不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所以饰演者在整部电影中没有一句台词。这种情况下采用主人公视角来讲述故事,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真实感,便于揭示马特乌斯的深层心理。
在电影中,通过马特乌斯的内心声音,我们能够切实感受到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被带进精神病院的那种排斥和愤懑之情。主人公视角帮助观众看到马特乌斯内心隐蔽的地方,切实感受到被主角被外界否认的不甘和失落。
第二,将影片按照时间划分五个部分,通过五个主要事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整部影片,在马特乌斯证明拥有心智的核心事件下,又被细划分为了五个主要事件。导演巧妙地利用时间顺序将每个事件串联在一起,又利用每个事件中主角与另一主要人物的互动或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比如在第三个片段中,马特乌斯的母亲因为年老摔伤,无奈同意将马特乌斯送到精神病院。在这个片段中,马特乌斯一直等待母亲来接他回家,而母亲深知身体状况已不能很好地照顾儿子,便没有接他回去。这个片段凸现出马特尔斯与母亲的冲突,表现出马特乌斯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孤独与郁闷,从而从侧面展现出马特乌斯为证明自己拥有心智的艰难与不懈。
每个部分各有侧重点,比如第一个片段主要讲述父亲对马特乌斯的影响,第二个片段讲述马特乌斯的初恋和身心的发展等等。这五个片段构成核心事件,并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从叙事结构来看,无论是主人公的内叙事视角还是将核心事件划分五个整体情节的叙事形式,都使得故事内容变得十分流畅,让观众在读懂情节内容的同时,沉浸在故事中引发深思。线性叙事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在此部电影中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特写镜头展现主角情绪,全景构图和暗淡布光营造被否定的孤独氛围
影片通过情节展现主角证明自己拥有心智的艰难之路,烘托主角坚强不懈的品格。同时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丰富故事内容,反射出主角情绪,以及在证明之路上感受到的孤独。
第一,多次利用特写镜头是该部影片的特点之一。导演运用对主角的特写镜头,弥补了主角不能借助语言传达情绪的缺陷。
在影片中有很多特写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马特乌斯在被送往精神病院的路上,他望着车窗外,眼神透露出迷茫和恐惧。再比如在影片结尾处,马特乌斯被面试医师判定为智障后,他用尽全力拍向桌子,丰富的表情和眼神展现出他的愤怒和宣泄。
其中,最精彩的当属马特乌斯初次来到精神病院的一个推位镜头。在马特乌斯被推进长长的走廊时,主观镜头跟着引动,使观众从马特乌斯眼中看到走廊里那些智力上存在障碍的人,展现出马特乌斯对周遭环境的陌生感和逃离感。
这些特写镜头不仅能够真实传递主角情绪,弥补表达上存在的空白,而且更能引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产生强烈代入感。
第二,全景构图与黯淡布光相结合,营造主角被否认的内心孤独氛围。
尽管有父母的爱和陪伴,但无法与外界沟通的马特乌斯仍然是孤独的,尤其是在精神病医院,长期没有人想了解他,他的心就像是一座孤岛。电影采用暗淡的布光,映射马特乌斯内心的阴郁。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马特乌斯身体蜷曲着,孤零零地躺在床上,一束冷淡的光线照在他身上。
这个全景镜头交代了马特乌斯陷入双重孤独的困境:其一,害怕被母亲抛弃的孤独,母亲身体好转后,一直没有接他回家。其二,被外界排斥在外的孤独,医院里的人员都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没有思想的残疾人。
镜头语言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镜头语言能够向观众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并从心理层面引导观众的感情走向。
特殊群体需要的不是区别对待,而是爱和尊严
面对身体具有缺陷的特殊人群,人往往会表现出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投以歧视目光,二是过分同情怜悯。但失去一条胳膊并不意味着丧失自理能力,身体被禁锢也并不代表着心智受到限制。
单眼女孩陈晓婷从小因患病摘除一侧眼球,却靠自信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励了很多自卑的人。她曾说“大家可能觉得一只眼睛没了是一件很大的问题,我自己看来真的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陈晓婷期望的是别人把她当做常人看。
影片中的马特乌斯也是如此,他虽然身体被禁锢,但思想和心智都和常人别无二样,他不希望别人把他当成“蔬菜”区别对待。
陈晓婷表示自己心态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身边的人不断给予她爱。影片中的马特乌斯在证名之路上遇见过很多不公和歧视,但最终还是成功证明了自己拥有心智,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亲给予他的爱和力量,以及尤拉医生对他尊严的维护。
特殊人群或许因为某种缺陷需要特殊照顾,但从来不需要区别对待,他们需要的是爱和尊严。
1、父爱给予的无限力量,是主角证明拥有心智之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们以为星星是静止的,其实不是。星星一直在动,只有我们地球上的人们,以为它们是静止的。”
影片中父亲是最疼爱也是最懂马特乌斯的人,他自始至终都相信儿子和常人一样,拥有心智和思想。在他眼里,马特乌斯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父亲陪马特乌斯玩耍,为了能够逗他开心,父亲带着弟弟一起躺在地上扭动比赛。其中有一个细节是父亲拉回扭动很快的弟弟,有意让马特乌斯赢得比赛。小小的动作中,装满着父亲对儿子最真挚的爱。
父亲带给马特乌斯最大的影响是教给他通过拍桌子宣泄。“当一个男人觉得忍无可忍的时候,这就是表示自己受够了!”父亲告诉他的这句话在整部影片中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父亲教给他如何拍桌子宣泄,第二次是他在精神病院长期被认为没有心智时,第三次是被面试官认定并歧视为智障时。反复出现三遍足以看出这句话对马特乌斯的影响,是父亲宣泄的勇气。
父亲的那句“一切都会好的”,也成为他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2、尊严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维护他人尊严是一种高尚品格。影片中不乏马特乌斯被歧视和利用的镜头,他被面试官认定为智障,被二次恋爱中的女孩利用,这些行为都深深打击着马特乌斯,践踏着他的尊严。相比之下,名叫尤拉的女医生却懂得去维护他人尊严,显现出高尚品格。
马特乌斯为了能抓住机会证明自己拥有心智,做出过激行为来吸引尤拉的注意。当医院人员决定为他打镇定剂时,尤拉通过专业的判断发现马特乌斯是有话要说的,立刻叫医院人员住手。尤拉教马特乌斯识字,周围的人劝她不要白费力气,而她却说让事实说话。
尤拉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人,她选择的是维护一个拥有心智的人的尊严。包括后期她让马特乌斯自己决定房间如何布置,当马特乌斯向面试官宣泄时不加以阻拦等等。
尊严对于马特乌斯来说,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在尤拉帮助他识字时,他从内心发出感慨“终于有外人想了解我了”。学会识字后,他表达出来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不是蔬菜”。
约翰·高尔斯华馁曾说:“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 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 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倾向于对特殊人群抱以过分同情怜悯,这实际上是对他们尊严的践踏。失去双腿照样可以爬山,任何否定和劝诫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给予特殊人群爱和适当的关怀,维护他们的尊严,这才是对待他们的合理方式。
结语:
这部影片从内容上来看,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为证明自己拥有心智的真实故事,包含了爱与尊严的主题,带给观众无限思考。从叙事结构上来看,以主人公的内视角推动情节发展,引起观众共鸣;从镜头语言上来看,通过多次使用特写镜头传递主角的情绪,让观众窥见主角的内心世界。
从现实思考的角度来说,影片的主题极为深刻,且社会中的现象息息相关。马特乌斯的孤独又坚强的形象以及他为获取尊严所做出的努力,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也让我们聚焦爱与尊严的主题,留给我们如何合理对待特殊群体的现实思考,并进一步深层次探讨影片带给我们的感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