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考上中专提分手,当兵男子忍痛立功,一年后受邓公接见
女友考上中专提分手,当兵男子忍痛立功,一年后受邓公接见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考上了中专,我们分手吧。”
二十岁的杨再林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刚刚收到的“分手信”,此时他正在战场上,即将面临生死对局。
但他依然将这份伤痛埋在心底,全身心的投入到战场上。
几个月后,战争结束,他以一等功臣,战斗英雄的身份受到邓公接见。
他是如何做到的?
突然的分手
1984年9月30日晚,庄严宏丽的人民大会堂正举行35周年国庆节夜宴,四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应邀,出席这场国家最高规格的盛会。
在人群中,一位肤色黝黑、身量短小、身穿朴素军装的解放军战士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看起来稚气未脱,人们也难以想到,这位战士正是1984年上旬在中越反击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一等功臣”光荣称号的排雷英雄——杨再林。
在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下,在场没有人会想到,这位年仅20岁的小战士,刚刚经历了失恋。
1984年初,云南阴山战场乌云密布,阴雨连绵。
阴山位于我国云南省边境,山的另一边,是整整一个加强排规模的侵略部队,他们频繁骚扰我国边境,并且在战场周围排布了大量的地雷。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对峙后,1984年4月29日,我国边境部队决定转守为攻,计划派出一支小队,于阴山侧面开辟奇袭路线,对越军进行闪击。
当时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未满二十岁的杨再林成为了这支小部队中的一员。
当时部队物资匮乏,排雷设施也极为缺乏。然而杨再林仅用一把小刀,便毫发无伤地排掉了越军埋下的一百二十多颗地雷。
在此之后,他更是在越军布置的地雷区内七进七出。
据战后统计,杨再林不仅在未被敌军发现的情况下排掉了总计304颗地雷,自己更是从未在任务过程中收到丝毫的损伤。
战争胜利后,由于杨再林在战场上表现极为英勇,战功显赫,1984年9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杨再林“排雷英雄”的光荣称号。
在35周年国庆庆典前夕,杨再林作为英雄代表受邀前往北京,并接受中央领导人接见。
作为战斗英雄,杨再林身边不乏鲜花簇拥,不缺掌声鼓动,但在这背后,杨再林失去了曾经相濡以沫的爱情。
“我考上了中专,我们分手吧。”
这是相恋多年的女友寄给杨再林的最后一封信。
杨再林看过信件后,双手颤抖,却强压情绪,他知道自己不能有过激的情绪。
因为当时,还在战场上 ,还要面对越南侵略者。
“我要去当兵”
时间拉回到1964年10月,杨再林出生于贵州思南县的一个小小村庄。
在那个“全民皆兵”的时代,每个孩童心中都有一个参军梦,杨再林也不例外。
杨再林与小伙伴们一遍又一遍地围在村口观看《地道战》,心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
神秘又危险的地雷,引起了杨再林浓厚的兴趣。
慢慢地,他幼小的心中渐渐萌生了一个梦想:
“我要去当兵,要研究各式各样的地雷,打击敌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
1981年10月,杨再林怀揣着酝酿已久的炽热理想,与故乡挥泪诀别,踏上了开往部队的火车。
等到杨再林来到师部集训队时,他也终于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地雷。
起初,他心里既兴奋又激动,然而随着对地雷性能、破坏力了解得愈发深入,他对这种无情的战争工具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渐渐地,战友们和班长看出来,杨再林变了。
他对地雷的向往和热情已然被源源不断的恐惧蚕食,他开始找借口,装病逃避排雷的课程和训练。这一切,都被他当时的班长李魁德看在眼里。
班长告诉他,工兵在战斗中有多么重大的作用、多么深刻的战略意义,又给他讲了部队里的排雷英雄和老战士们的各种事迹。
最后,班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地雷并不可怕,它完全可以被征服、被降服。”
这些话语,又让心志消沉的杨再林重新燃起了斗志。他心想,自己之所以来当兵,就是要当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
英雄,是不会退缩、不会逃避的。
从此,杨再林又变回了那个热情好学、专心致志的热血青年。集训结束后,杨再林被授予“二级地雷能手”的荣誉证书和荣誉奖章。
寒来暑往,一年过去了。
很快,杨再林所在部队被抽调,去往边境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杨再林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首次实战。
可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来自女友的分手信。
“再林,我已经考取了中专,接下来我要集中精力学习了,我们分手吧!”
这封信对于杨再林来说,可谓五雷轰顶。
他不解和痛苦,但这都于事无补,他已经来到战场上,是不可能临阵脱逃的。
所以最后他擦干泪水,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战场之中。可他没想到更大的噩耗即将到来。
“母病危,望速归”
1984年初,边防部队与越军的边境对峙已经到了白热化时期。
此时,包括杨再林在内的所有边防官兵全都做做好了战斗准备,严阵以待,只待上级命令一下,便可立刻出击。
就在这时,来自杨再林老家的一封信件,又一次打乱了他的心绪。
“母病危,望速归。”
杨再林整个人都怔住了,可大敌当前,杨再林权衡之后,还是咬着牙给家里寄去了回信,表示自己完成任务就将马上回家看望母亲。
可信件刚寄出去不久,正准备上战场的杨再林又收到了家里的电报——母亲去世了。
那一夜,他彻夜痛哭。第二天,将所有苦痛深埋心底的杨再林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战备工作中。
终于,战争结束了。
杨再林成为了全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排雷英雄”,他英勇无畏的精神、精湛迅速的排雷技术,也成为全军争相学习的典范。
此时,杨再林年仅二十岁。距离他收到“分手信”和母亲去世的消息,不到一年。
虽然杨再林遭受到了生活上的伤痛,但对国家的热爱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仍未改变。
1989年,25岁的杨再林转业回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供销社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2021年新冠疫情爆发之际,杨再林也主动以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了物资发放的工作中。
杨再林无疑是国家的英雄和人民的英雄,即使遭受了生活的挫折,但仍不改初心,砥砺前行。这样的人必定会被人民铭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