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阎王”的真实身份吗?原来“阎罗王”原来是一对兄妹
你知道“阎王”的真实身份吗?原来“阎罗王”原来是一对兄妹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为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
“阎王”又称鬼界之王,简称鬼王(冥界之王),我国民间佛教信仰的鬼神,为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统领阴间十八层地狱,主要工作是管理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万物众生的阴阳之命由其生死簿管,不归阎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
身边下属有: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游星、城隍,无数阴兵鬼将等。
判官
黑白无常
牛头马面
孟婆
阴兵鬼将
阎罗王,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梵语Yama-raja,藏语gsin-rje。
阎王又简称阎逻、焰罗、剡王,或称焰摩天、死王。
佛教传说阎罗王是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
梵语中的另一译名“双”,据说是因阎王兄妹两人共同统管鬼世界之故。兄阎王治男鬼,妹阎王治女鬼,“双世”意为阎王自身苦乐并受,自身难保。
印度神话中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阎罗王是毗沙国的一个国王,他生性好战,而且从不服输。当时惟一能和他敌的是由韦陀菩萨统治的一个国家,军队同样也很强大。
他们连年交战,兵戎厮杀。由于毗沙王一味地穷兵黩武,国力渐渐不支,终于在一次大的战役中,毗沙国的军队被韦陀菩萨几乎杀得兵马殆尽。毗沙王好不容易杀出重围,一个人落荒逃至另一个星球,他的十八个部队,纠集了百万人马,到山上来找他。
他们先把毗沙王安慰一番,然后群情激愤,朝打败他们的韦陀菩萨所在的方向,对天起誓:“至死追随毗沙王!一定要惩治凶恶的仇敌,就是到了阴间地府,也要称王,血战到底!”接着,他们就在毗沙王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直入地狱。
于是,毗沙王便成了威名赫赫的阎罗王,他的十八个部从分别做了十八层地狱里的判官,而跟随他的百万之众,也一个个变成了狱卒。
阎罗王
中国民间传说中,包拯成为了公正的化身。有的人认为他死后成为阎罗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件。有的则认为他“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就是说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成为阎罗王,在阴间断案。
传说中,“四大阎王”一说认为阎王有四位:除包拯外,还有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另一说则认为阎王有三位,分别是:包拯、范仲淹和寇准。
韩擒虎
韩擒虎
隋将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13 岁时打过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首先渡江进入建业 (南京),由此立下了大功.
寇准
寇准
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传说他在生前就知道自己死后会出任阎王,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
范仲淹
范仲淹
北宋名相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声好誉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
包拯
包拯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
阎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