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布拉德的危机》浅谈我们或许有过的中年危机
看电影《布拉德的危机》浅谈我们或许有过的中年危机
疫情之下,宅家看电影,一部《布拉德的中年危机》让我反复看了三遍。
这是一部让中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出现一个激灵并产生共鸣的电影。男主角大量的内心戏,浮夸的心理暗示,怪异的配乐,无时不刻不让一个身处生活漩涡的中年人在攀比与认知中心理失衡,但最终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如果你人到中年,在现实中面对名利世俗的所谓成功与价值标准,自己愧疚不够优秀、自认失败者(Loser) 而心存焦虑不能自拔时,不妨看一下这部片子。
影片是这样开始的,布拉德在送儿子去哈佛大学面试出发前夜失眠了,因为他想到自己手下唯一一位工作人员离职时说的话:“自己要去赚钱从事慈善事业,而不是让别人捐钱。” 于是开始拿着手机寻找自己的“朋友圈”,看到昔日大学同窗如今都已功成名就,一位成为大导演,出行引人注目;一位做对冲基金发财成为富商,出行私人飞机开道;一位四十岁就卖掉公司退休,买下一个岛,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还有一位成为畅销书作家,大名鼎鼎。不比不知道,布拉德觉得自己事业不如人,开始感到中年的第一次危机……
次日,内心纠结的布拉德乘飞机送儿子面试,突然醒悟到儿子已经优秀到可以去名牌大学面试,顿时感觉人生有了意义,开始沾沾自喜,做起白日梦,幻想着儿子功成名就后,给自己一家人买了私人飞机,住上小岛,过上“体面人”的生活……
魔幻过去了,可现实是:到了目的地,发现儿子记错了面试日期,经自己百般求情也无济于事。
布拉德不甘心,他向“成功人士”畅销书作家同学打电话走关系,在这位同学一个电话的“关照”下,儿子获得了面试机会,发挥出色并被哈佛大学录取。
同时,也是在与这位同学的见面与电话联系中,布拉德发现自己早已不属于“同学圈”。他最尊敬最想见的大学导师去世了,而他却不知道!但其他同学都去参加了葬礼;一位好友结婚了,没有邀请他。毕业这些年大学好友们个个功成名就,早已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而自己乘飞机还是经济舱,因为没有金卡、白金卡,持银卡不能如贵宾般享受特别通道;与同学吃饭想换餐桌被拒绝,而同学到来后凭一句话要求换马上可以……布拉德开始又一次焦虑,感到中年危机,他觉得这个世界不是战场而是游乐场,而自己就是一个loser。
无比沮丧的布拉德焦虑不堪时,突然得知拥有私人飞机的同学孩子得了重病;拥有小岛的富商同学成了酒鬼;白宫工作的同学在哈佛大学没有口杯,不受学生欢迎。
而儿子的女朋友得知他从事非营利工作,为慈善事业努力工作时对他无比尊重。儿子也对他说不喜欢他曾经的偶像 — 那位畅销书作家。
影片中的布拉德最终被儿子治愈了,他听着音乐会感受到来自音乐的强大精神冲击,紧握儿子的手,泪流满面……不再为这场来势汹汹的中年危机带来的内心挣扎与恐慌而不安,逐渐找到平衡,发现自己的认知错误。布拉德向拥有私人飞机女儿重病的同学诚恳地道歉,希望能做点什么弥补;自己所从事的公益事业,让他在学生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从头到尾,每个人的生活都没有变,只是因为布拉德的心境变了,自己被治愈,最终与自己和解了。

布拉德与儿子

布拉德感到中年危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阶段理论,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任何年龄段都需要解决心理危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幸福感将会在中年跌倒最低谷,所以冠以“中年危机”。也有人称为“灰色危机”,多指40—60岁阶段的成人。无论生活是否美满,“中年危机”都如期而至,只是针对每个人强度不一样。
到了中年应该明白,这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巴菲特、曹德旺、比尔盖茨、马斯克……大多数人仅仅是社会上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会一员,不要试图进入不属于你的圈子,那将会是痛苦的选择。
只要自己为社会、为服务部门、为家庭努力工作过了,就不是碌碌无为。即便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小老百姓,那又怎样呢?!远方的美景诗意,你可以向往,但不会全部拥有,人生不可能什么都能被你“抓到”。因此中年朋友们也不用羡慕你朋友圈中别人的光鲜生活,他(她)们的另一面也许就是美丽华袍上的虱子。而被所谓的“朋友圈”抛弃了,也没有什么可惜与遗憾的,那只能说他们的世界是他人的,与自己无关!
正确面对中年危机,与其热闹过山车式的生活,不如简单平凡,波澜不惊!与其攀比自惭形愧,不如珍惜时间,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关爱身边每一个人!与其抱怨时运不济,不如提高认知,充实自己!
最后想说:世界本无忧,庸人自扰之!
标签:
